首页 > 集团介绍 > 最新动态 > 行业新闻

干货 | 文化旅游发展的困境与痛点分析

发布时间: 2020-08-28


导读: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旅游开始在国际旅游市场得到发展,并逐渐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主流之一。低碳经济时代,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逐渐成为世界主要国家优先发展的“绿色朝阳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与旅游业将有越来越多的融合发展。


 文旅产业痛点在哪 


文化旅游不仅有助于保护和开发各民族各地方的特色文化,丰富和完善旅游产品的内涵及价值,还有助于促进地区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发展。因此,文化旅游已成为推动我国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一、基础设施问题
目的地少在城市中心,道路、水系、植被、环境、管网、水电气基站等等,旅游企业需要承担较高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二、公益性项目问题
文旅目的地公益性项目如博物馆、艺术中心、剧院、游客服务中心等投入大产出小,而且公益性项目运营绩效偏低。但是,这些公益性项目同时也是目的地精神气质的呈现,如果没有这些,文旅目的地就会过度商业化。
三、知识产权问题
文旅目的地缺乏真正的原创内容,千篇一律,照搬照抄严重,体验同质化较为普遍。
四、第三方平台问题
部分业态过度依赖第三方电商平台,容易在经营中丧失主动权。
五、“游客、服务提供者、场景”三要素满意度问题
围绕三要素的满意度普遍偏低,比如说,游客不受重视,体验与付出不成正比;一线服务提供者不受尊重,其收入基本上处于社会最低端;场景体验感低下,缺乏美感,而且各场景之间信息孤岛严重,文旅目的地各品牌各业态之间数据不共享。
六、创新成本问题
随着消费新生代的崛起和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催生了文旅产业越来越细分化发展,企业将面临越来越高的创新成本。新的旅游线路在不断增加,但单条线路的游客数却在下降。如果不在细分领域持续保持创新,就难以适应如今消费需求变化迅速、产品快速迭代的互联网时代特征,将面临不可逆的用户流失。

 文化旅游发展形势 


从未来市场需求来看,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消费能力越来越强,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国民整体知识水平在不断提升,在这种大环境下,文化旅游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需要,并且在旅游的频次上也在不断增长。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文化也引起了国外游客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选择中国文化旅游景区参观游玩。
通过大数据等信息手段实现精准服务创新将对旅游行业产生重要作用,尤其通过地理区位计算技术可获得景区资源禀赋、自然资源、投资竞争力、交通和气候等数据,从而为广大游客和消费者提供精准服务。
当前中国的文旅大消费产业开始呈现出消费大众化、需求品质化、竞争国际化、发展全域化、产业现代化等发展趋势。新形势下,文化旅游产业还是需要从资源、产品、服务、营销、渠道及资本创新等层面重塑产业结构,并充分利用互联网从用户角度进一步深刻挖掘人的需求。

 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易造成两种文化“硬伤” 


事实上,有些地方的开发已经使地域民族民俗文化面目全非。作为我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文化已经露出端倪,单从表面看,古老的徽派建筑在现代化建筑的侵蚀下已经退到幕后,浩繁的徽文化习俗传承也出现间断迹象,有的也仅仅限于表演性质。文化一旦失去了原来的氛围和赖以存在的原始环境,也就接近存续的临界点。
一、没有地域文化意识,使民俗过度商品化
是没有强化游客及原居民主动和自觉保护独特地域文化的意识,更有甚者,为旅游开发而开发,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一味迎合游客的猎奇心理,使民俗过度商品化,嫁接了不符合本区域的其他文化元素,偏离本来的面貌,破坏了民俗文化的原真性,致使民族民俗传承出现文化变异,形成不伦不类的文化产品;
二、外来文化超越了当地土著文化,丧失民俗文化特色
是民俗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征,而不加限制的旅游活动导致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之间的强大人口流和信息流,在促进民俗文化的宣传和传播的同时,却使外来文化的知名度、渗透力和影响力超越了土著文化。
我国文化产业内部存在不同业态,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常态文化产业,利用高科技兴起的创意产业,再有就是依托或借助旅游业为龙头发展的特色文化产业,各种业态并存,都需要以创新为前提。十三五期间,以高科技为依托的信息的创意产业将是我们国家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

来源:唯美乡村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网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


北京中厚明德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51461号-1 Beijing ZhongHouMingDe Group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