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0-07-29
在早期的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中,普遍以基础设施投资和招商引资为重点,优先发展生产功能,忽略产业园生活、生态功能,导致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相对割裂,产业园区中的要素与外界无太多的联系和融合,产业园是一个封闭和独立个体,制约了园区产业的升级、向更高级形态的发展。随着城市转型、产业升级等因素驱动,产业社区应运而生。
产业社区是以产业为基础,融入城市生活等功能,产业要素与城市协同发展的新型产业集聚区的新型概念,它相对于传统产业园区来说,打破了地理边界,空间更开放、企业生态更多元、社群交流更活跃。在工业园、产业园到产业社区的发展历程中,名称变化的背后是产业与城市关系相互融合的过程,产业社区区别或进步于工业园、产业园区之处在于,产业社区将产业反映的空间形态与城市的各个层面融合起来,是未来产城布局的创新空间模式。
产业社区有不同的模式,区分的主要特征是产业和社区所占的比重,即以产业为主还是以社区为主,主要有以下3类:
1.传统的产业园区大多以产业为主,居住、商贸、教育、卫生等配套较为缺乏,目前也都在补这方面的短板。
2.新兴的产业园区在规划之初就开始做到“战略留白”,或者统筹规划相关配套设施区块,兼顾产业和社区,只是产业为先、社区随后。
3.周边没有产业布局的大规模居住区,则是以社区为主,可以反过来说是推进社区产业化。
倘若再以产业区域大小来划分,则上述第2类园区又细分为:高新区(开发区)、科技园(如伦敦硅环、纽约硅巷等)、特色小镇(产业市镇),三者发展的共同特征(或目标)是“产城融合”、“三生融合”、“四宜兼具”,从功能单一的产业区向现代化综合功能区转型,打造“有温度的产业社区”。就“三生”的生产、生活、生态而言,可以有不同体现:
1.有的园区不尽然是以生产为主,现在多以前端性产业链(如研发、设计、中试等)为主;
2.生活配套必不可少;
3.生态包括三个维度:自然生态环境、政治生态环境(营商环境)、产业链生态环境。
产业社区具有“产业”和“社区”的双重属性,产业聚集了大量就业人才,是社区形成的基础,而社区强化了对人才的吸引力,通过搭建产业主体和就业人才的社群平台,打造生态、舒适的生活环境。在产业社区中,改变了传统产业园区把生产功能作为最重要甚至是唯一功能的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功能与生活功能融合发展。
因此,我们认为,产业社区具有以下特征:
空间更为开放。摒弃传统园区封闭的发展理念,产业社区更强调空间的开放性,以促进产业园区内部的要素与外部环境的交换、交流,地理边界模糊。
注重产业链的搭建、产业生态的形成。产业社区除了生产型企业,更强调产业链的上下游产业和产业生态的形成。首先,通过引入产业链上游的研发、设计,下游的销售、金融等服务,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链的提升;其次,积极引入金融、商务服务、咨询等相关企业,通过完善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以构建产业生态,有助于发挥产业协同效应和聚集效应,促进产业群的良性发展。
产业园区的多元功能。产业社区关注人的聚集,因此,产业社区的功能更加多元。除生产功能外,还包括居住(人才公寓、住宅)、商业(零售、餐饮)、文化娱乐、体育休闲、景观绿化等功能,为生产者提供宜居宜业的社区环境。
社群属性突出。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产业发展、企业沟通、人才交流等提供技术支撑,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织的网络,产业社区内外部交流更频繁,进一步激发产业创新发展。
国外优秀产业社区典范
国外许多城市已然经历城市转型、产业发展的历程,在产业社区的打造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下面要说的则是产业社区的领军者。
纬壹科技城位于新加坡裕廊工业区,作为亚洲最早的工业园区,是产业地产界的标杆项目。
在产业定位方面,纬壹科技城根据城市产业导向、经济发展水平,出于产业关联度、产业成链的角度考虑,选择生命科学、信息科技、数字创意多媒体为产业主题;在产业社区空间塑造方面,注重产业主体、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为主体间的互动提供空间,设立研发区、公共服务区,配备住宅、商业、教育等功能,打造真正的产业社区。
荷兰阿姆斯特丹的B建筑(B. Building)拥有两座建筑,总面积为40,000平方米,是欧洲最大的创业生态系统,他们共有250余家不同类型的组织进驻,也是创新,教育和成长集合的创意型空间,目标就是为创业公司,创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建立桥梁,让他们彼此建立连接、彼此学习、促进成长。2016年被全球各大知名媒体评选为TOP 10创业生态之一。
从2013年到现在,短短几年,它是如何从一栋被“抛弃”的办公楼改成全欧洲最有活力的创新中心的呢?秘诀就是:用运营城市的思维去运营办公社区。
韩国大德科技谷得益于韩国积极推进“科技外交”,以创新为导向,通过与国外知名高校、研究院合作设立研究院(例如,与北京中关村签署签署交流合作协议等),推动大学、研究机构和服务平台一体化发展;同时,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创新孵化、吸引外资等方面均出台具有吸引力的政策。
产业社区建设经验借鉴
来源:搜狐网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网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
电话咨询
010-80456333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公众号
返回顶部